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上)

  

 今天,關於2012的末日傳言仍舊沒有消退的態勢,甚至結合了各種天災的經驗衍生出數個可能的版本,全部加在一起猶如是一部過程緊湊的動作片。若以電影情節與《聖經》所述相比,上帝戮力以七天的時間化育天地萬物,祂循序漸進的步驟,無異説明了先民所接受的世界,既不會一天生成,也不會突然地毀滅,毀滅前也必有些徵兆,提醒世人提高警覺。因此我們不難想像,過去每當傳染病爆發開來,總會引發末日的聯想,但由於現代醫學進步,我們已不再輕易將身體病痛與世界末日相連。如此,我們反而獲得機會重新檢討疾病與人類社群的關係,本文即以史前時代的作品為例,說明疾病參與的角色,在尋常的技巧、美感之外,嘗試對藝術提出另一種可能的思索與解答。

 西方作家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 ,1313-1375,圖1)的《十日談》(Decameron ,圖2)曾經給侯文詠一連串的靈感,寫出精彩的散文,激勵讀者以正面、樂觀的態度對抗當時來勢洶洶的SARS。從頭回顧薄伽丘創作《十日談》的動機,並不難發現薄伽丘與侯文詠二者內在的關聯,何其相像。連綴在《十日談》中的大小故事是這樣開始的,中世紀的佛羅倫斯(Firenze)遭遇黑死病,疾病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迅速蔓延開來,一群貴族們為了遠離威脅,大夥約定好前往城郊的一所別墅避難,別墅中彼此交談而衍生的故事,在疾病的陰影下,轉眼都化成了生死交關的寓言,並一舉躍出隔離、封閉的房間,在SARS期間頻頻點燃侯文詠的靈感。

而《十日談》併發四射的文學魅力,往往也給後人戴上了有色眼鏡,形成偏見,於是認為,一如城市郊區中半隔絕的環境,作為人類早期成就的,史前洞穴壁畫,它的主題多也和疾病、生命相關;岩壁作為天然的畫板,則真實地照應出當事人此刻的心境。面對如此迷人藝術起源假設,我們既無法證真,也無法證偽。因此本文採取了另一個可行的討論方式,改由病菌本身來觀察這些怪異的、動人的視覺圖像,看看病菌如何塑造出人類社群活動的軌跡,並留下薄伽丘,以至侯文詠這一筆珍貴的文化資產。

 

左,圖1,薄伽丘肖像 / 右,圖2, 十日谈Decameron,桑德罗 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绘于1487年

 

 

 

 

 

 

 

 

 

將病菌這一在顯微鏡逼視下方能現形的微小生命,視作形塑人類歷史的推手,此一對歷史的獨特觀點,具體而微地表現在《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Guns, Germs and Steel-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圖3)一書中。作者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認為,今日世界的不平衡發展導因於各大洲之間地理環境的差異。西方文明挾地理環境之優勢演化出槍炮、病菌與鋼鐵這三種致命的武器,一舉征服非洲、美洲並主宰近代以來的世界舞台。

至於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些引發末日聯想的疾病,包括天花、流行性感冒、肺結核、瘧疾等,其實都起因於源自動物的疾病在人類社群中持續演化的結果(近代以來,最佳的例子該是從猴子身上傳染給人類的愛滋病)。歐亞大陸的地理環境所造成的頻繁的人與動物接觸遂演化出各種新世界陌生的病菌,在槍砲、鋼鐵之外,殺死了大部分的美洲土著,成為形塑今日世界面貌的關鍵力量。 

 

左,圖3,《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一書封面 / 中,圖4,位於瑞典的鞋匠岩畫畫版,長約8公尺,寬3公尺。注意左畫面中左下方被稱為「鞋匠」的人形,他的生殖器被誇張地放大,頸上穿戴項圈,左手揮舞著一把戰斧 / 右,圖5,1784年出版,對鞋匠岩畫板所做的銅版畫。注意作為原本視覺焦點的「鞋匠」,已在銅版畫的摹本中慘遭去勢,此外繪製者有意識地整理個圖像間的關係,使銅版畫呈現一種有機的秩序感,有別於史前人類「野性的思維」

 

 

 

 

 

 

 

 

賈德獨到的看法,無疑為釋讀史前壁畫提出新的方向,得以將一部份史前藝術的題材,視為潛伏疾病的視覺圖像,在病菌潛伏的殺機之外,同時還隱藏著透視未來世局變化的線索。

 但這一辨識的過程卻並非一路順利,研究史前藝術的阻礙多肇因於人類本身的文化差異,譬如史前藝術常見裸露的生殖器官(圖4),在早期研究者的摹本中便往往遭到去勢(圖5),以適應向來保守的社會風氣;又或者依據《聖經》提供的文本將史前人類的手印與足跡(圖6),視為神蹟,取材自宗教的詮釋方式,遂重新架構了人與作品的關係,將動物以至動物身上的病菌隔絕在外。

 自二十世紀以來,我們已不再介意裸體畫或大膽的行為藝術侵入公眾視覺領域,這一股自由開放的風氣,除了鼓勵創作外,最大的收穫或許是促使過去一批遭文化與宗教給扭曲史前藝術再度受到重視。今天看來,它們鮮活的程度仍然叫人大開眼界-與常人相比,呈現超大尺碼的生殖器(圖5)、人獸交配的情節(圖7)。上述例舉的作品筆觸從容,著色大膽而肯定,我們幾乎可以相信,繪製壁畫的人是處在正常,甚至亢奮的狀態底下。同樣,我們也在追問,到底有什麼樣理由,支持他們如此地正常、亢奮?

作為續篇的下文將從圖像本身出發,企圖還原歷史現場,探查壁畫作者身心狀態,以揭示潛伏其中的病菌與人類社群互相依存的關係,並嘗試由這一批的作品思考藝術的誕生,說明這些過去被以來視為微塵泡沫的微小事物,如何形塑出早期人類生活中的視覺圖像。

 

左,圖6,位於澳洲昆士蘭省勞拉河床上的人與動物腳印岩畫,年代未知。在美洲,這一類的題材是首批到達新大陸的歐洲人首先注意的史前人類作品之一,他們多將這類的腳印岩畫解釋為基督教聖人多馬斯的腳印 / 右,圖7,瑞典鞋匠岩版畫的局部,主題明顯是在描繪一個人獸交的場面。創作年代可能為青銅時代,約公元前1000年。


其他文章
  • 製作風雅—重訪文徵明《茶事圖》 | 曹志宇
  • 大溪季遊—札記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開春特展 | 曹志宇
  • 詩意與壯麗—林錦濤的繪畫世界 | 曹志宇
  • 現代性之始軔—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二 | 曹志宇
  • 古典之賡續—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展,一 | 曹志宇
  • 作為「國寶」的潔癖形象—《倪瓚像》 | 曹志宇
  • 話‧時代—記大內藝術節,「畫廊產業三部曲」特展 | 曹志宇
  • 從皇宮到美術館—奧賽美術館誕生30年祭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下)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上) | 曹志宇
  • 邂逅台灣玉—記史前館「玉見台灣」特展(上)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下)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上)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中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上 | 曹志宇
  • 美感是文化產業決勝的關鍵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下)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中)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上) | 曹志宇
  • 從《寒食》到《稻禾》—雲門舞集40年祭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2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1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2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1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下)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上) | 曹志宇
  • 消逝或走入生活?關於書店與城市的未來想像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電影工作者侯宗華(下)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影像工作者侯宗華(上)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雙個展」2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 雙個展」1 | 曹志宇
  • 匠心與仙工—先秦時的象牙工藝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2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1 | 曹志宇
  • 中國《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作為文化政策的利弊得失 | 曹志宇
  • 2016文化政策的關捩—《博物館法》 | 曹志宇
  • 探索亞洲,從「聞香」開始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上)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下) | 曹志宇
  • 台灣史前文化與台南考古遺址教育推廣 | 曹志宇
  • 裝裱如何藝術、藝術如何裝裱 | 曹志宇
  • 兩岸《服貿協議》.文化理應搶先 | 曹志宇
  • 以茶之名—記文徵明特展中的二幀「茶畫」 | 曹志宇
  • 巡境五四三.記郭振昌《順風千里》 | 曹志宇
  • 《服貿》對臺灣出版業的衝擊 | 曹志宇
  • 學運中的太陽花 | 曹志宇
  • 吾愛吾貓—記〈沈周特展〉中的一幀冊頁 | 曹志宇
  • 三件拍品—一個對2014中國藝術的冷靜觀察 | 曹志宇
  • 媒體、政治與黃色小鴨 | 曹志宇
  • 邁向金權之路?—從「大都會歌劇院」到「國家歌劇院」 | 曹志宇
  • 普安堂—台灣文資啟示錄 | 曹志宇
  • 修復師、文資法規與文化環境 | 曹志宇
  • 期待一座「以人為本」的城市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下)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上) | 曹志宇
  • 從《飲食男女》到《總鋪師》—小記 第五十屆金馬獎 | 曹志宇
  • 13年秋拍.「紐約」、「香港」雙城記聞 | 曹志宇
  • 紅塵暱語.林株楠的《魚系列》 | 曹志宇
  • 蘇軾《功甫帖》與藝術市場 | 曹志宇
  • 埃及動盪V.S.中國崛起—文物交易通道隱然成形 | 曹志宇
  • 當代周末與藝文產業 | 曹志宇
  • 品味の流轉—記《江戶時代所見中國繪畫展》 | 曹志宇
  • 「暗殺熱」—第八藝術的政治表達 | 曹志宇
  • 絕命政治力—李可染《韶山》 | 曹志宇
  • 《彩筆情辭》的感官新世界 | 曹志宇
  • 祝允明法書鑑藏的當代視野 | 曹志宇
  • 細讀大師—記《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 曹志宇
  • 金錢與消費—關於藝術的另類思考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下)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上)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下)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上)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下)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上)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下)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上)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下)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上)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下)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上)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藏文化中的戀物情結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下)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上)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下)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上)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下)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上)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下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上) | 曹志宇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